在我国计量法制体系中,国家计量检定规程作为计量器具特性评定和法制管理的技术法规,对保证计量单位统一和量值准确具有重要意义。多年来,我在参与国家计量检定规程制定和修订工作中深刻体会到,规范的制定流程和严格的管理制度是确保计量检定规程科学性和权威性的关键。
一、国家计量检定规程的定义与地位
国家计量检定规程是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组织制定并批准颁布,在全国范围内施行的计量技术法规。它是计量器具特性评定和法制管理的重要依据,对维护国家计量基准的统一性、保证量值传递的准确性具有基础性作用。
从法律层面看,国家计量检定规程的制定和实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实施细则》的具体落实,是我国计量法制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践中,各类计量器具的检定工作必须严格按照国家计量检定规程进行,这是保证计量结果可靠性和一致性的前提。
二、国家计量检定规程的制定原则
制定国家计量检定规程必须遵循科学性、规范性和实用性相结合的原则。具体来说:
首先,必须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确保法律效力;其次,适用范围必须明确,在界定范围内力求完整;再次,各项技术要求必须科学合理,并考虑操作的可行性及实施的经济性;最后,积极采用国际法制计量组织发布的国际建议、国际文件及相关国际标准,但在采用过程中必须符合国家法规和政策,坚持积极采用、注重实效的方针。
三、国家计量检定规程的制定流程
(一)计划阶段
国家计量检定规程的制定始于科学合理的计划。每年4月,国家质检总局提出编制下一年度国家计量检定规程计划项目的原则要求,下达给全国各专业计量技术委员会。各技术委员会根据要求,于当年8月底将计划项目草案和计划任务书报国家质检总局。国家质检总局对上报的计划项目草案进行统一汇总、审查、协调,于当年12月前将批准后的下一年度计划项目下达。
在实践中,计划制定必须以国民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及计量法制监督管理的需要作为依据,确保计量检定规程的制定方向符合国家战略需求。
(二)起草阶段
各技术委员会根据批准下达的计划项目组织和指导起草工作。起草单位按照《国家计量检定规程编写导则》的要求,在调查研究、试验验证的基础上,提出国家计量检定规程征求意见稿及编写说明等有关附件,广泛征求意见。
征求意见稿的期限一般为两个月。被征求意见的单位或个人应当在规定期限内回复意见;如没有意见也应当复函说明;逾期不复函者,按无异议处理。若有比较重大的意见,应当说明理由并提出试验数据。
起草人或者起草单位收到意见后进行综合分析,列出意见内容和处置结果,形成”征求意见汇总表”。起草单位根据征求意见汇总表,对征求意见稿进行修改后,提出国家计量检定规程报审稿及相关附件,送技术委员会秘书处审阅。
(三)审查阶段
技术委员会秘书处按照《全国专业计量技术委员会章程》规定的工作程序,组织报审稿的审查工作。对于技术含量高、涉及面广、分歧意见较多的国家计量检定规程,以会议审定为主;内容较单一、分歧较少的可进行函审。
会议审查原则上应取得一致同意。如需投票表决,至少应获得到会委员人数四分之三以上赞成方为通过,并以书面材料记录在案;起草人不能参加表决。函审时必须有四分之三回函赞成方为通过。
审定通过的国家计量检定规程,由起草单位根据审定意见整理后,形成报批稿。报批稿和规定的有关上报材料报技术委员会秘书处审核。技术委员会秘书处对上报材料进行审核并在”报批表”中签署意见后,将全部材料报国家计量检定规程审查部进行审核。
(四)审批与发布阶段
国家计量检定规程由国家质检总局统一审批、编号、以公告形式发布。国家计量检定规程的编号由其代号”JJG”、顺序号和发布年号组成。
国家计量检定规程发布后,由国家质检总局送出版社出版。在出版过程中,发现有疑点和错误时,出版单位应当及时与有关技术委员会联系;如技术内容需要更改时,应当经国家质检总局批准;起草人不得自行更改国家计量检定规程的内容。
四、国家计量检定规程的复审与修订
国家计量检定规程发布实施后,应当根据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经济建设及法制计量监督管理的需要,由相关的技术委员会适时提出复审计划,复审周期一般不超过五年。
国家计量检定规程经复审按下列情况分别处理:
1.对不需要修改的国家计量检定规程,确认继续有效;确认继续有效的国家计量检定规程不改顺序号和年号;当重版时,在其封面上,国家计量检定规程编号下写”某年确认有效”字样。
2.对需修改的国家计量检定规程,作为修订项目列入计划;修订的国家计量检定规程顺序号不变,将年号改为修订的年号。
3.对已不须进行检定的计量器具的国家计量检定规程,予以废止。
负责国家计量检定规程复审的技术委员会在复审结束后应当写出复审报告,内容包括:复审简况、处理意见、复审结论,报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并以公告形式发布。
五、国家计量检定规程的内容要求
一份完整的国家计量检定规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范围:明确规定适用的计量器具类型、量程范围和使用场合等。
2.引用文件:列出规程中引用的相关标准、规范和文件。
3.术语和定义:对规程中使用的专业术语进行明确定义。
4.概述:简要介绍计量器具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和主要技术指标。
5.计量性能要求:规定计量器具应满足的各项计量性能指标。
6.通用技术要求:规定计量器具应满足的通用技术条件。
7.计量器具检定条件:规定检定所需的环境条件、标准器及其他设备的要求。
8.检定项目和检定方法:详细规定检定的项目、步骤和方法。
9.检定结果的处理:规定检定数据的处理方法和检定结论的判定准则。
10.检定周期:规定计量器具的检定周期。
六、国家计量检定规程的实施意义
国家计量检定规程的科学制定和严格实施,对保障国家计量体系的有效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它确保了计量单位的统一和量值的准确可靠,为科学研究、生产制造、贸易交换等各领域提供了可信的计量基础;其次,它规范了计量检定机构的检定行为,提高了检定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再次,它促进了计量技术的进步和计量器具的更新换代,推动了计量科学的发展;最后,它加强了国际计量合作,促进了国际贸易的便利化。
在我多年的计量工作实践中,深刻体会到国家计量检定规程对维护市场经济秩序、保障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的重要作用。例如,在商品贸易中,准确的计量是公平交易的基础;在医疗卫生领域,精确的计量是保障医疗安全的前提;在环境监测中,可靠的计量是环境保护的重要支撑。
七、结语
国家计量检定规程作为计量法制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制定和管理工作必须严格按照法定程序进行,确保科学性、规范性和实用性。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经济社会的持续进步,国家计量检定规程也需要不断完善和更新,以适应新形势下计量工作的需要。
作为计量工作者,我们应当深入研究国家计量检定规程的制定和管理规律,积极参与国家计量检定规程的制定和修订工作,为提高我国计量技术水平、完善计量法制体系贡献力量。同时,各级计量行政部门和计量技术机构也应当加强对国家计量检定规程的宣传和培训,提高计量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确保国家计量检定规程得到有效实施。
发布者:公益律师,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ngyils.com/62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