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我接到了一个年轻人的咨询电话,声音中透着焦虑和无助。”许律师,我昨天突然被公司开除了,原因是最近工作中出了点小差错。公司让我马上走人,连基本的经济补偿都不给,说我犯了错误就没资格获得任何赔偿。我在这家公司工作了快三年,这样被一脚踢开,心里很不是滋味。请问我有没有权利要求公司给予赔偿?”
这样的案例在我20年的法律生涯中不知见过多少。很多劳动者在面对突如其来的”被开除”时,往往因为法律知识的缺乏而不知如何维权,白白失去了本该获得的赔偿。今天,我想从专业角度为大家详细解析:被公司开除了,到底有没有赔偿?如何合法维权?
一、公司开除员工的法律界定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在法律概念上,”开除”这个词其实是不准确的。《劳动合同法》使用的是”解除劳动合同”这一规范表述。所谓公司”开除”员工,实质上是指用人单位单方面解除与劳动者的劳动合同关系。
在我多年办理劳动争议案件的经验中,常见的”被开除”情形主要有以下几种:
1.因员工存在严重过错,公司依法解除劳动合同;
2.因公司经营调整、裁员等原因,公司解除劳动合同;
3.公司无正当理由,违法解除劳动合同。
而不同的解除情形,对应的赔偿标准也有很大差异。说实话,很多用人单位正是利用员工对这方面知识的不了解,随意”开除”员工而拒绝支付任何补偿。
二、不同情形下的赔偿标准详解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的相关规定,被公司开除后是否有赔偿,主要取决于解除劳动合同的原因和方式。我将为大家详细解析:
(一)员工有过错,公司依法解除劳动合同
依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规定,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且无需支付经济补偿:
1.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
2.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
3.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
4.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或者经用人单位提出拒不改正的;
5.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用人单位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的;
6.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
我曾经办理过这样一个案例:某技术公司的员工李某,利用公司电脑偷偷从公司数据库复制核心技术资料发送给竞争对手。公司发现后立即解除了与其劳动合同,并拒绝支付任何补偿。李某申请劳动仲裁要求公司支付经济补偿金,但最终仲裁委支持了公司的决定,认为李某的行为构成了”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公司有权解除劳动合同且无需支付经济补偿。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公司在依据员工过错解除劳动合同时,必须能够提供充分证据证明员工确实存在法定过错情形,且公司的规章制度必须经过合法制定与公示程序。我经常看到有用人单位以员工”违反规章制度”为由开除员工,但当被要求提供规章制度时,却拿不出任何书面文件,或者所谓的规章制度根本未经过民主程序制定并向员工公示,这种情况下的解除行为往往会被认定为违法解除。
(二)公司因经营需要等原因解除劳动合同
依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条、第四十一条规定,在以下情形下,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
1.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
2.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
3.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原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经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未能就变更劳动合同内容达成协议的;
4.用人单位依照企业破产法规定进行重整的;
5.用人单位生产经营发生严重困难的;
6.企业转产、重大技术革新或者经营方式调整,经变更劳动合同后,仍需裁减人员的;
7.其他因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经济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的。
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举个例子,王某在某互联网公司工作了4年零8个月,因公司业务调整被裁员。根据规定,王某应获得的经济补偿为:5个月(4年零8个月按5年计算)王某月工资。月工资是指王某在劳动合同解除前12个月的平均工资。
老实说,我在实务中常见一些公司为了规避支付经济补偿,会诱导员工主动提出辞职。比如通过调整工作岗位、刁难员工等方式迫使员工离职。这种情况下,员工若能证明公司存在实质性逼迫行为,仍有权主张经济补偿。
(三)公司违法解除劳动合同
依据《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七条规定,用人单位违反规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应当依照经济补偿标准的二倍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
什么情况构成违法解除呢?主要包括:
1.无正当理由随意解除劳动合同;
2.在法定禁止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下解除劳动合同,如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
3.未按法定程序解除劳动合同,如应当提前30天书面通知而未通知的;
4.以虚构的理由解除劳动合同等。
我曾代理过一起典型案例:张女士在怀孕3个月时被公司以”工作表现不佳”为由辞退,公司拒绝支付任何补偿。经过仲裁和诉讼,最终法院认定公司的解除行为违法,判决公司支付张女士赔偿金24万元,相当于她12个月工资的二倍。
需要注意的是,若劳动者月工资高于当地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支付,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
三、维权实操指南:如何争取应得赔偿
当你被公司开除后,如何有效维护自身权益,争取应得的赔偿呢?基于我多年处理此类案件的经验,建议按以下步骤操作:
(一)收集关键证据
证据是维权的基础,我建议重点收集以下材料:
1.劳动合同、聘用通知、工牌等证明劳动关系的证据;
2.工资条、银行流水等证明工资水平的证据;
3.考勤记录、工作邮件等证明工作年限的证据;
4.开除通知、录音等证明公司解除劳动合同的证据;
5.公司规章制度、员工手册等相关规定;
6.其他可能有助于证明公司违法行为的证据,如证人证言、聊天记录等。
在我的实际办案过程中,很多劳动者输掉官司的主要原因就是证据不足。因此,被开除后第一时间保全证据尤为重要。
(二)判断公司解除行为性质
根据收集的证据,判断公司解除劳动合同的行为是否合法。如前所述,不同性质的解除行为,对应的赔偿标准差异很大。
我的建议是:如果不确定,可以咨询专业律师或拨打当地劳动监察投诉电话12333获取初步意见。
(三)与公司协商解决
在确认自己有权获得赔偿的情况下,可以先尝试与公司进行协商。协商时应保持冷静理性,明确表达自己的诉求和法律依据。
我经手的很多案例都是通过协商顺利解决的。毕竟对公司而言,走法律程序不仅费时费力,还可能面临更高的赔偿成本和负面影响。
(四)申请劳动仲裁
如果协商不成,可以向当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申请仲裁时需准备:
1.仲裁申请书(写明基本事实、具体请求和理由);
2.身份证复印件;
3.相关证据材料。
值得一提的是,劳动仲裁不收取费用,劳动者可以放心申请。仲裁时效为一年,即自劳动者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之日起一年内提出。
(五)必要时提起诉讼
对仲裁结果不服的,可以在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15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从我的经验来看,很多用人单位在收到仲裁申请书或法院传票后,往往会重新考虑和解的可能性,以避免更大的麻烦。
四、常见问题解答
基于我多年来接受的各类咨询,这里解答几个被开除员工最关心的问题:
问题1:被开除了,我的社保怎么办?
答:公司应为你办理社保转出手续,你可以选择由新单位接续缴纳,或自行以灵活就业人员身份继续缴纳。如果公司拒绝办理,可向当地社保部门反映。
问题2:被开除后,是否还能领取失业金?
答:这取决于开除原因。如果是公司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非因员工严重过错),且你已缴纳失业保险满一年,可以申领失业保险金。需要注意的是,主动辞职或因严重过错被辞退的,通常无法领取失业金。
问题3:公司口头通知我被开除,但没有书面文件,该怎么办?
答:你可以要求公司出具书面解除通知。如果公司拒绝,可以通过录音、证人证言等方式固定证据,或者直接申请劳动仲裁,请求确认劳动关系存在。在我经手的案件中,不少公司正是利用没有书面证据来规避责任,劳动者一定要警惕这一点。
问题4:被违法开除后,我是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好,还是要求赔偿好?
答:这需要根据个人情况决定。通常来说,如果你与公司关系已经恶化,工作环境会很不愉快,此时选择赔偿可能更为现实。但如果你处于特殊时期(如孕期),或者对公司工作有特殊需求,则可以考虑要求继续履行。
五、总结与建议
纵观我20年的法律实践,在处理数百起劳动争议案件后,我想对面临”被开除”困境的劳动者提出以下建议:
1.保持冷静,不要冲动行事或签署任何不明文件;
2.第一时间收集和保全证据,这是维权的关键;
3.了解自己的合法权益,对公司违法行为敢于说”不”;
4.善用法律武器,必要时寻求专业法律帮助;
5.即使被开除,也要妥善办理工作交接,不给对方留下把柄。
被公司开除虽然令人沮丧,但只要掌握正确的维权方法,依法维护自己的权益,绝对有可能获得应有的赔偿。记住,法律永远是劳动者的坚强后盾。
希望每一位劳动者都能维护好自己的合法权益,在职场中走得更稳、更远。
发布者:公益律师,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ngyils.com/49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