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头的话:别让隐形成本毁了你的投资梦
很多人觉得,买卖房子嘛,住宅和商铺能有多大区别?不就是签个合同,付个钱,交点税费的事儿。坦白讲,要真是这么简单,我也没必要在这里费这么多口舌了。我执业这十几年,见过太多因为不了解二手商铺交易中的门道,尤其是那高得惊人的税费,最后要么交易告吹,要么利润大缩水,甚至亏本的案例。可以说,二手商铺买卖,远比你想象的要复杂,特别是税费这一块,简直就是个重灾区。
我记得大概五六年前,有个客户老李,兴冲冲地找到我,说他几年前投资的一个临街小铺子要卖掉了,买家都找好了,价格也谈妥了,比当初买入价翻了一番还多,乐得合不拢嘴。他自己大概算了算,觉得扣掉一些税费,也能净赚不少。我当时就提醒他,商铺的税和住宅不一样,让他先别高兴太早。他一开始还不以为然,觉得能有多大事儿。结果,等我帮他把各项税费一项项列出来,仔仔细细算了一遍之后,他脸上的笑容瞬间就凝固了。那表情,我到现在都还记得,从狂喜到错愕,再到沮丧,简直比翻书还快。最后,那笔交易虽然还是成交了,但实际到手的利润,比他最初预期的少了一大半。他后来感慨说:这哪是卖铺子赚钱,简直是给税务局打工了!
为什么二手商铺的交易税费会这么高?这背后其实有几个原因。首先,商业地产市场和住宅市场不一样。住宅带有很强的民生属性,国家在政策上会有一定的倾斜和照顾,比如各种税收优惠政策(像什么满五唯一可以免征个人所得税等等)。但商铺,它纯粹就是一种投资品,是以盈利为目的的商业行为。对于这种纯粹的市场化、投资性的行为,税收政策自然就不会那么温柔了。其次,商铺的价值构成相对单一,不像住宅还可能绑定户口、学区这些附加值。它的核心价值就是未来的租金收益和可能的资产增值。既然是投资,那么增值部分自然就成了税收重点关注的对象。最后,不得不说,商铺交易,尤其是增值比较大的商铺交易,确实能给地方财政带来可观的税收收入。多重因素叠加,导致了二手商铺交易税费居高不下的局面。
二手商铺交易,你到底要交哪些税?
好了,铺垫了这么多,咱们现在就来真刀真枪地看看,卖一套二手商铺,到底可能会涉及到哪些主要的税费。请注意,这里说的是主要,因为根据具体情况和各地政策差异,可能还会有一些零星的费用。而且,税费由谁承担,是买家还是卖家,虽然法律有规定,但实践中往往可以通过合同约定,这也是咱们后面要讨论的重点。
第一项:契税(通常由买方承担)
契税,简单理解,就是房屋所有权发生转移时,向承受方(也就是买方)征收的一种税。对于商业性质的房产,包括商铺、写字楼、酒店式公寓等,目前的契税税率通常是按照核税总价的3%来征收。这个核税总价,一般是指税务机关根据市场情况评估出来的价格,或者成交价与评估价中的较高者。所以,别以为合同价写低点就能少交税,税务机关有自己的评估体系。这个税,按照规定是买方出的,当然,实践中买卖双方也可以在合同里约定由谁承担,或者共同承担。
第二项:个人所得税(通常由卖方承担)
这是让很多商铺卖家肉疼的一项大头税。住宅如果满足满五唯一(持有满五年且是家庭唯一住房)的条件,个人所得税是可以免征的。但商铺不行!无论你持有多少年,是不是唯一房产,只要有增值,就得交个人所得税。怎么算呢?一般是按照差额的20%来征收。
这个差额怎么理解?就是你的卖出价(通常是税务核定价)减去当初的买入原价以及一些合理费用(比如当初缴纳的契税、本次交易的增值税附加等)。举个例子,你当初花100万买的铺子,现在卖了300万(假设这就是核定价),中间有200万的增值。那么,个人所得税粗略算可能就要交200万乘以20%,也就是40万!当然,实际计算会更复杂一些,要扣除一些费用,但20%这个税率是实打实的。所以,商铺增值越多,这项税就越重。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计算这个差额,你需要提供当初购买商铺时的原始发票,如果发票丢了,那会相当麻烦,可能需要去房管局调档查询,甚至可能导致税费计算上的不利。
第三项:增值税及其附加(通常由卖方承担)
这也是卖方需要承担的一个重要税种。以前叫营业税,现在改成了增值税。对于商铺这类不动产转让,如果不动产的购入时间较早(具体时间节点看政策规定,一般是2016年营改增之前),可以选择简易计税方法,按照销售额(核定价)的5%征收率计算增值税。如果购入时间较晚,或者选择一般计税方法,计算会更复杂,涉及到进项税额抵扣等问题,但对于大部分个人卖家来说,可能适用简易计税的情况更多。
除了增值税本身,还要交一些附加税费,比如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等。这些附加税费是按照你缴纳的增值税额的一定比例来征收的,各地比例可能略有不同,加起来大约是增值税额的12%左右。所以,我们通常会把增值税和这些附加税放在一起说,总税负率大概在5.6%左右(5%*(1 12%)=5.6%)。这个税也是基于核定的销售价格来计算的。
第四项:土地增值税(通常由卖方承担)
这绝对是二手商铺交易税费中的核武器,也是计算最复杂、争议可能最多的一个税种。土地增值税,顾名思义,是对转让房地产所取得的增值额征收的一种税。它的核心目的,是调节土地增值收益,防止炒作。这个税的特点是累进税率,也就是说,你的增值额越大,适用的税率就越高。
简单来说,计算土地增值税,首先要算出增值额,也就是你的卖出收入(核定价)减去一系列扣除项目金额。这些扣除项目包括:取得土地使用权所支付的金额、房地产开发成本、房地产开发费用、与转让房地产有关的税金(比如前面说的增值税附加)、财政部规定的其他扣除项目(比如买入价的加计扣除等)。计算过程相当繁琐,需要专业的税务知识。
算出来增值额之后,再看这个增值额占扣除项目金额的比例,根据比例大小,适用不同的税率,从30%到60%不等:
- 增值额未超过扣除项目金额50%的部分,税率为30%。
- 增值额超过扣除项目金额50%、未超过100%的部分,税率为40%。
- 增值额超过扣除项目金额100%、未超过200%的部分,税率为50%。
- 增值额超过扣除项目金额200%的部分,税率为60%。
你看,如果你的商铺增值巨大,比如增值额超过了扣除项目金额的两倍,那么超出的那部分就要按高达60%的税率来交税!这就是为什么老李会觉得像给税务局打工。辛辛苦苦持有多年,市场行情好了,卖出去了,结果增值的大部分可能都要通过土地增值税交上去。而且,如果你的商铺所在的土地性质是划拨而非出让的(这种情况比较少见,但存在),在转让时可能还需要补缴一笔土地出让金,那又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第五项:其他费用
除了上述几个大头税之外,还有一些零碎的费用,虽然单个金额不大,但加起来也需要考虑:
- 印花税:买卖双方都需要缴纳,按合同金额的万分之五计算。
- 评估费:如果需要通过评估公司出具评估报告来确定核税价格(尤其是有贷款或者税务机关要求时),会产生评估费,一般是评估总价的千分之几,通常由买方或申请方承担。
- 交易手续费:按面积收取,各地标准不一,几块钱到十几块钱一平米都有可能,买卖双方可能都需要承担一部分。
- 测绘费:如果需要重新测绘面积,会有测绘费。
- 登记费/制证费:办理不动产权证需要缴纳的工本费,一般不高。
- 中介费:如果通过中介成交,还需要支付一笔中介佣金,通常是成交价的1%-3%不等,由谁承担看约定。
- 贷款相关费用:如果买方需要贷款,还会涉及到银行或担保公司收取的一些费用,比如担保费、保险费等。
把这些税费加起来算一算,你就会发现,一笔二手商铺交易,即使不算增值部分的重税,光是基础税费和交易费用,可能就要占到总价的百分之十左右。如果算上增值部分的个人所得税和土地增值税,那么总的税费负担占到增值额的50%甚至更高,是完全有可能的。这就是残酷的现实。
核税价:不能忽视的关键变量
在所有这些税费的计算中,有一个共同的关键因素,那就是核税价格。这个价格通常不是你合同上写的那个价格,而是税务机关根据市场情况、评估报告等因素核定出来的价格。税务机关的目标是防止阴阳合同,确保税收不流失。所以,他们核定的价格往往会接近或者等于市场公允价值。
这个核税价直接决定了你的契税、增值税基数,也决定了你计算个人所得税和土地增值税时的卖出收入。可以说,核税价高一点还是低一点,对最终的税负影响巨大。实践中,有些卖家为了少交税,可能会想办法做低合同价,但税务机关不是傻子,他们有自己的评估系统和标准。如果你的申报价格明显偏低且没有正当理由,税务机关有权进行核定。所以,指望通过做低合同价来大幅避税,风险很高,一旦被查出来,不仅要补税,还可能有罚款和滞纳金。
实战经验:如何应对高额税费?
面对如此高昂的税费,作为买卖双方,尤其是卖家,应该怎么办呢?这里分享几点我的实战经验:
-
提前测算,心中有数:这是最最重要的一点!在决定出售商铺之前,甚至在挂牌定价之前,就应该找专业人士(比如像我们这样的律师,或者靠谱的税务师、资深房产中介)帮你把可能涉及的税费仔仔细细算一遍。了解清楚自己大概能拿到多少钱,再来决定卖不卖,卖什么价。千万不要像老李那样,凭感觉乐观估计,最后大失所望。
-
明确约定,写入合同:在签订买卖合同时,对于各项税费由谁承担,必须白纸黑字写得清清楚楚。是各自承担法定部分?还是全部由买方承担(俗称实收或净得价)?或者是全部由卖方承担?不同的约定方式,直接影响双方的实际成本和收益。要把所有能想到的税费种类都列明,避免后续扯皮。我处理过不少因为合同约定不清,最后闹上法庭的纠纷,费时费力。
-
保留凭证,至关重要:对于卖家来说,当初购买商铺时的原始发票、契税完税证明等文件,是计算个人所得税和土地增值税扣除项目的重要依据。一定要妥善保管!如果实在找不到了,要尽早去相关部门查询、调档、复印,并加盖确认章。否则,在计算税费时可能会因为无法提供有效凭证而吃大亏,导致扣除项目减少,实际税负增加。
-
合理定价,考虑税负:卖家在定价时,就应该把高额的税费成本考虑进去。如果期望一个净得的价格,那么挂牌价就必须相应提高,以覆盖掉自己需要承担的税费部分。当然,最终成交价还是由市场决定的,但至少在谈判时,自己心里要有一本账。
-
寻求专业帮助,合法节税:注意,我说的是合法节税,不是偷税漏税。在复杂的税法规定下,确实存在一些合法的空间可以进行税务优化。比如,准确核算可扣除项目,争取合理的核税价格,选择适当的计税方法(如果可选的话)等等。这些都需要非常专业的知识和经验,不是普通人能轻易掌握的。与其自己瞎琢磨,不如花点咨询费,请专业人士把关,可能帮你省下的税费远超咨询费本身。
结语:投资商铺,租金回报或许更现实
说了这么多,可能有些朋友会觉得,这二手商铺买卖的税也太重了吧?确实如此。这也是为什么业内常常说,投资商铺,重点要看租金回报率,而不要过多地指望通过买卖差价来获取暴利。因为那个差价,很可能一大部分都要贡献给国家了。
当然,我不是说商铺就完全没有增值潜力,或者不能买卖。只是想提醒大家,在做决策之前,一定要充分了解并正视这些隐藏在交易背后的巨额成本。把账算清楚,把风险搞明白,才能做出更理性、更稳妥的投资决策。
法律和税收政策是严肃且复杂的,尤其是在大额资产交易中。如果你正准备买卖二手商铺,或者有这方面的打算,我强烈建议你咨询专业的律师或税务顾问。多问一句,多算一步,或许就能避免很多不必要的麻烦和损失。毕竟,挣钱不易,守住财富更需要智慧。
发布者:公益律师,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ngyils.com/15648.html